小Q,10岁,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,现正在接受药物治疗。
小Q的妈妈不敢置信:“怎么可能?我家孩子这么小,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?”
“我以为他只是比较内向,遇到不开心的事了。”小Q的爸爸如是道。
常言道:“少年不识愁滋味。”成年人似乎常常会轻视儿童的负面情绪,认为“现在的小孩子要什么有什么,没有什么可烦恼的”。
少年不识愁滋味?
深圳卫健委曾邀请过几位群众朗读抑郁症患者的微博。
“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,哭到手脚发麻,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,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,我害怕学校,我好想休学。”
“我戴上面具,然后再也摘不下来了,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绊绊。”
刚开始读,他们都在笑,纷纷表示:
“现在的孩子好早熟啊”
“一看就是没有经历过生活,太年轻”
“我也不想上班”
“我觉得就是青春期的表现”
他们无法理解,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都是再小不过的事。但他们不知道的事,写下这些话语的“小朋友”,都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当表达自己感受的声音被视为“矫情”,被嘲笑,向外界求救的大门就被关上,他们传达的信息再也难以接收。
被低估的“儿童抑郁”
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近10年来,儿童期重型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%~4%,青春期上升到4%~8%。我国目前约有20%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,其中4%为临床抑郁,也就是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。
抑郁症不是成年人的“特权”,它没有年龄的限制。
作为成年人的我们,觉得孩子因“小事”表现出的抑郁情绪是“脆弱”,只是因为我们在以成年人的思维和视角去衡量孩子。
小的时候,我们会因为被抢走了的玩具而闷闷不乐,如果这时有家长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、不计较,“被迫”大度、忍让,那这件事能被我们暗暗记上很久。
但成年后我们还会因此而感到持久的愤怒与委屈吗?大概大多数人都觉得不会吧。
由于生活经验和阅历有限,未成年人,尤其是儿童,抑郁情绪的诱因常常是成年人并不放在心上的“小事”。
也由于认知尚未成熟,他们也很难识别和描述自己的情绪,即使表达了,也常常会被误解。
我们能做什么?
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不仅仅是情绪问题,更多时候是行为方面的异常。
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以下“信号”,家长应该及时关注。
#生理表现#
生理上的表现主要是睡眠不规律、身体不适。
睡眠不规律:如果孩子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12小时,睡眠不稳定,容易惊醒,常常做噩梦,家长需要引起重视。
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:低年龄段的抑郁情绪可能会出现躯体化症状,如肚子疼、心脏不适等,但在医院却无法发现器质上的原因。
# 行为表现 #
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,情绪上的问题会表现在行为中。
语言减少:如孩子突然不愿讲话,喜欢身体蜷缩在某个角落,情感脆弱,动不动就哭,频繁地要父母拥抱等。
兴趣减退:无所事事,没有乐趣,过去喜欢的也不再感兴趣,向他们提起过去的兴趣也没有反应。
学习表现:学习成绩下降快,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和同伴少沟通,判断力、记忆力下降。
自伤自残:很多有抑郁症对内会有自伤自残的行为,比如用小刀割自己等。
强迫行为:强迫性的行为,如反复拽自己的头发、捏自己的身体、咬指甲等。
# 情绪表现 #
持续性情绪低迷也是抑郁症状的表现之一。
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佳的时候。在相关事情解决、经过家长安抚或孩子自己适应了状况后,一般可以在3-4周内得以缓解。
但如果孩子的情绪低迷(包括前述生理及行为表现)持续一个月以上,就需要重视了。
当孩子出现了上述若干状况时,请家长们不要急躁。指责、忽视、放任不管,都有可能加重病情。
带孩子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的诊断,配合医生进行治疗,才是帮助他们的最佳方式。
—The End—
华康心理,伴你同行